IMG_8993.JPG

想寫很久,但因為我的心情和想法轉變太大太快,不知道從何說起⋯⋯這篇是關於(回來後)的澳洲打工度假。

※接下來我要說的,不管你認同與否,總之這是我此時此刻的想法,歡迎分享你的看法或經驗。

 

為什麼我說這是「回來後」的打工度假文?因為去之前、打工當下(還分前後)、剛結束簽證,到現在,每一個階段我都有不同的想法,事實上即使我已經回來台灣超過半年,我都還要時常整理自己的心情,太複雜了,也太衝擊。

今天決定在開始工作前,來記錄ㄧ下關於澳洲打工的ㄧ些心得。(打工度假,英文是Working holiday,以下簡稱WH)

為什麼選在今天?

可能昨天看到ㄧ位朋友分享去雪梨旅遊的照片,很美,很熟悉卻又感覺遙遠,數位照片其實已經很真實了,卻無法複製雙腳走在George St上的那種感覺,

000.JPG

(翻著照片檔案想著我怎麼可能沒有拍George St?!然後看了google map就恍然大悟,雪梨市中心的馬路好像可以修一輩子那麼久)

閉上眼睛,從Circular Quay出站,望著前方的雪梨歌劇院跟碼頭,船駛近駛出,陽光很耀眼。(想起雪梨市區內多到驚人的海鷗四處飛也很真實,滴滿街口或小廣場的鳥屎也很真實)

IMG_4190.JPG

IMG_4328.JPG

IMG_4332.JPG

可能今天起床看到ㄧ位朋友剛到布里斯本第ㄧ個禮拜,由衷祝福他的打工度假能夠非常難忘,還記得新包在異地的新鮮感,混過半年後的微老態,結束ㄧ年的意猶未盡,或因某些原因而返台。

亦或者因為這半年心情轉變太大,現在不寫,此時此刻的困頓以後想說,也抓不回來(拜託,請千萬消失),就像我剛回台灣的那種樂觀跟希望,現在也寫不出來了。

 

因此,我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,用直覺完成這篇雜記,為了避免下ㄧ刻想法又改變,導致文章無限期難產,請注意本文可能會有些雜亂

 

開頭講這麼多,我想說的是,WH並不適合每一個人。

過得開不開心是其一,遇到可怕的室友、同事、房東、雇主的人不在少數,第二個問題是回台灣後要面臨一些不適應。

IMG_7712.JPG

現在我人在台灣台北,回憶澳洲的ㄧ年給了我什麼?我認為最大的收穫是「自我能力的可能性」。

因為簽證、停留時間、語言的限制,大部分的背包客都是從事勞力工作,ex 農場的戶外工、工廠的生產線,這些工作我在台灣從來沒有考慮過,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勝任(因為完全不曉得工作內容),可是人在國外,你沒有那麼多考慮的空間,為了生活你必須找一份工作,然後你發現,其實這些沒有接觸過的工作,你都做得來,即使有語言障礙,只要你想做,你就能做,也沒有人說你做這些工作有多浪費時間。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,怎麼會是浪費時間?


回來台灣後,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間生技公司的生產線,公司研發的技術是透過DNA檢測,來得知受試者的心理壓力,當時ㄧ方面是覺得這個技術很有意思,ㄧ方面是很好奇台灣的工廠環境。

「老實說啦,在台灣你做產線就是會被歧視啦,除非你做管理階層,做到廠長,可以往上升遷,或許還另當別論,但那也不是做操作員。」

社會上的歧視並不難想像,但當你第一次聽到身邊的人親口出來:「當XXX就是會被歧視。」的時候,那種心理的衝擊真很大、很大。

 

關於這件事情,我想了好多次,

「你認為在澳洲做勞動工作不會被歧視,那是因為你遇到的都是背包客。」

「澳洲人能做辦公室工作,你認為會有人想做農場、工廠?」

我沒有認識做辦公室的澳洲人,所以我不敢肯定,我只有認識做農場、工廠的澳洲人,唯一我能肯定的是,擁有歧視觀念的人,在澳洲、在台灣都會有。

對我而言,歧視的存在不是最可怕的,而是認同歧視的存在。

ex 我知道台灣在職場、在校園有許多霸凌行為,但我絕對不會說出「在台灣你在___就是會被霸凌啦。」

這樣的例子也可換作性騷擾,因為認為這樣的行為不正確,自然也不會認為這樣的現象很正常,它不該正常。

IMG_9812.JPG

同樣討論那段話,做產線不是不行,重點是要能夠升遷。

回到台灣讓我最難以接受的是,人在台灣的選擇好像只剩一種——「賺錢與存錢」,打工族是不行的,「如果這份工作沒有前景最好換一換」、「現在多賺錢,老了才能過得好」諸如此類。

我不是要批評這些想法,想賺錢、想存錢並不是錯事,只是這個社會很容易把這些狀態跟不務正業、不夠成熟、未來可能後悔畫上等號,如果你現在不努力工作、你現在不存錢,身旁的人會「非常」擔心你。

引用某位友人給我的留言:

『 最明顯的不在於中西方的價值觀差異,而是華人社會追求價值觀的統一,因此把自己固有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並大肆評論是忠言逆耳的「正確」行為。 』

為什麼這個社會只剩一種生活方式?我只想做一個便利商店店員,我只想當一個保全,我只想當一個IT工程師,每一種職業都是一種選擇,我真心滿意我的工作內容、工作環境、工作收入,這不就是最好的狀態了嗎?

澳洲讓我體驗到「有所選擇」,而不是好像有選擇,但當你和大家不同時,你卻顯得格格不入。

  

澳洲WH給我第二個禮物是「環境與人文的差異性」。

澳洲,地真的很大,動不動就是100km的荒野、100km的樹林、100km的海岸線,大景的震撼跟魅力或許就是這樣吧!也因此回來台灣後更深深感覺這個島嶼的神奇。

「台灣的腹地狹小卻生態多元」

以前這段話常常在地理課本看到,現在才體會這句話的真真確確。澳洲的地平線很遼闊,可以看到好遠好遠的車燈緩緩駛近,無盡的藍天不斷綿延,夕陽餘暉好像被定格在眼前,

IMG_6320.JPG

IMG_6324.JPG

台灣很不一樣,台北四面被山雲環繞,挑一處沙灘或石岸,往旁邊看去就是突然隆起的岩壁或山,我剛回台灣時去爬了金面山,一邊沿著步道往上,同時可以看著城市建築,這樣的景色在澳洲是非常少見的(可能沒有),也許有人會覺得,山的旁邊就是一堆房子有什麼好?但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符號,這幅景象代表台灣地小稠人,也反映這座島嶼位在亞洲一個核心樞紐上的事實。

另外,雖然台灣的山景、海景沒有國外那麼壯闊,但在這麼小的範圍裡我們可以探訪許多自然風貌,這在行駛過1000km的公路之後真的是另一種層次的感動。

IMG_6438.JPG

IMG_6463.JPG

(順帶一提,我覺得國外的月亮真的比較圓比較大,澳洲的月亮很大)

 

結束一年的WH,我覺得打工度假並不是人人都適合,沒有什麼「不去會死」,你如果沒機會在國外打工,不必太嚮往,我就有朋友去日本WH覺得非常失望而且浪費時間。

但如果你問我,我絕對會告訴你:「我還想回去!」前半年我人都待在雪梨,覺得根本像換一個台北生活,不懂遠渡重洋到澳洲幹麻?

後半年我移動到偏鄉,這才知道我喜歡的生活是怎麼樣子,我喜歡無邊無盡的風景,我喜歡睡在汽車上旅行,喜歡日出而做、日落而息,工作的時候可以曬到太陽,下班了,入夜不會太冷就走到屋外看星星。

IMG_7576.JPG

我喜歡買東西的時候會互相問候Good day,喜歡開車的時候駕駛會互相做手勢招呼,喜歡不管你是什麼穿著,你不必在意是不是太胖?是不是風格奇怪?

IMG_4397.JPG

以上這些你可能都不以為意,認為也沒什麼特別,但這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,而當你人在澳洲,沒有人會去批評你的生活方式。(也沒有人應該去批評)(除了違法工作有待商確)

說是這麼說,我認為自己還是喜歡台灣,我也不想因為一些眼裡的不完美而離開台灣,但是我得承認我非常、非常想念在澳洲的生活,那對我來說是生活,有各式各樣的方式。

IMG_4805.JPG

arrow
arrow

    小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